首页 > 文件法规 > 三农信息

临汾三农信息

第 61 期
(总 1057 期)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2022-11-22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四个三”措施强化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部分农业行政执法职权下放乡镇对接工作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案例①——尧都区枕头村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四个三”措施

强化法治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用“三个结合、三个坚持、三个目标、三项制度”,强化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农业产业化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个结合”加强普法力度。坚持将“普法与执法相结合”“普法与服务相结合”“普法与课堂相结合”,在执法办案、下乡服务、技术入户、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大力开展普法活动,有效畅通农村普法“最后一公里”。以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为抓手,强化群众法治意识,提升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能力。今年全市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322户。2017、2018年临汾市农业农村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优秀单位”。

“三个坚持”强化法治基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法治工作领导组,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农业法治工作。坚持用责任强化担当作为。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制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清单》,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到农业农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党员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坚持以建设高素质法治队伍推动高水平法治工作。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培训,全面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将《宪法》《乡村振兴促进法》《民典法》等纳入到干部学法培训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目录。重点加强执法人员能力建设,制定《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相继开展了政治练兵、业务练兵、实战练兵、军训练兵、竞技练兵等执法大练兵活动,锻造出了一支敢办案、会办案、办铁案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近年来,临汾市荣获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2个、示范窗口5个,总数占到全省的29%。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

“三个目标”提高办案效能。以执法领域“扩面”、基层办案“增量”、办案质量“提标”为目标,依法严厉打击涉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历年荣获的农业农村部优秀案卷13卷,占了全省的1/2。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获评全省行政处罚优秀案卷6卷、全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8卷。2017、2020年被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先进集体”。

“三项制度”扎紧权力笼子。管好用好行政执法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新型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应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规范抽查检查结果,统一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防“执法扰企”。目前,“互联网+监管”系统共报送监管行为数据638条,监管对象数据147条,认领的64项监管事项,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率100%,监管行为覆盖率最高74.55%,超出国办要求4.55%。

当前,正值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以更高政治自觉、更实工作举措、更强责任担当,为深化法治临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霍甲甲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开展部分农业行政执法职权下放乡镇对接工作

11月15日-18日,临汾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尧都区大阳镇、段店乡、贾得乡开展部分农业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对接工作,通过对乡镇执法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办案指导,进一步提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

一是突出重点,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围绕农业领域下放职权重点内容,向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详细讲解了执法要点、执法依据、典型案例等,通过理论辅导、案例教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掌握执法办案基本知识,提高其依法、规范行使执法职权的能力。

二是注重实操,开展现场示范执法。市农业执法人员先后深入养殖场(户)、种植基地开展示范执法,现场引导乡镇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等。同时,现场示范如何规范填写《行政执法巡查检查记录》,切实帮助乡镇执法人员提升执法办案实战能力。

三是着眼长远,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下一步,市农业执法队将进一步加强与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协调配合,通过开展定期执法业务指导、畅通线索移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同乡镇执法机构一起把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做好。同时总结好经验和做法,为全市农业行政执法职权下放乡镇对接工作做好示范,确保执法职权下放“放得下,接得住”。

(库俊红)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案例①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治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临汾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涌现出了一批好做法好经验。全市有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和7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试点县1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和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6个。本周将连续推出5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

 

党 建 引 领

尧都区枕头村“三治”融合兴乡村

枕头村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部山区,海拔1150米,全村下辖6个自然村,总人口520户2060人,党员62名。近年来,枕头村聚焦党建引领,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抓自治、抓法治、抓德治,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以党建引领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首批森林乡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

一、抓党建,促“两强”,组织建设聚民心

枕头村始终坚持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牢固树立强思想和强队伍的“两强”思路。在强思想方面,创新开展“五个常态”,即:党员学习、组织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培养发展新党员、营造政治氛围五个常态化。在强队伍方面,扎实开展“九个一活动”,即:一月一次党小组会;一月一次党员学习;一年一次先进评比;一年一次义务植树;一年一次爱国教育;一年一次红色基地参观;一年一次文化节义务执勤;一年四次义务劳动;一年六次技术培训。通过“五个常态”和“九个一活动”,村两委抓强班子、带好队伍,抓强素质、熟练业务,提振了村民跟着党组织走的决心和信心,为乡村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自治,促增收,激发致富新动力

枕头村先后健全了村治保会、民调会、治安联防队等村级自治组织,建立了“四议两公开”、“一约四会”等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模范带头促发展”活动,要求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做到八个带头,即: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劳动致富,带头学习科学技术,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带头见义勇为,带头联户帮扶,带头参加文化活动。通过党组织的推动和党员的带动,村里成立了大福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苹果种植做为枕头村主导产业,先后种植高山优质苹果3000亩。据统计,2020年全村年增收1000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带动全村39户贫困户彻底脱贫。

三、抓法治,保平安,依法治村促稳定

枕头村把法治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经常开展法治活动。定期聘请法律工作者,举办法律讲座,宣讲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难题。开展“法治带头人”、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评选活动,以守法典型带动提升村民守法意识。另一方面,长期开展“三零创建”。健全完善矛盾调解机制,发挥民调委员会、人民调解员作用,对发生的矛盾及时排查,及时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民小组,大事不出村,实现“零上访”。组织村联防巡逻队,加强治安巡逻,重大节日加强联防;建立护林防火队伍,对全村7000亩林区分片定责,开展三防,实现“零事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实现“零案件”。

通过法治活动和“三零创建”的经常开展,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乡村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抓德治,重文化,培树时代新风尚

枕头村以德治为根本,实施德治工程,塑造健康向上新形象。一方面,挖掘文化资源,营造和谐文明氛围。枕头村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老区村,2015年建成了枕头抗战陈列馆,被省、市、区都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建设了占地3万平米的枕头文化公园,公园设有中国杰出历史人物、新二十四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景点,形成了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德孝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活动教育场所。每逢重大节日,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村民入园参观,缅怀先烈、明志树德。另一方面,开展评选活动,树立传统道德典型。2021年,由村民道德评议会组织评选出勤劳致富户、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29人进行表彰,为全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典型。

(改革与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