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临汾三农信息 |
|
第 62 期 |
|
(总 1058 期)
|
|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
2022-12-07 |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案例②——洪洞县南段村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案例③——蒲县黎掌村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案例④——曲沃县石桥堡村
“三三九”工作机制
洪洞县南段村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洪洞县辛村镇南段村立足村情实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行“三三九”工作机制,即依托“三个注重”“三大支点”“九会联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先后获得“县文明标兵村”“县文明和谐村”“县一村一品先进村”“临汾市文明村”“山西省生态村”“山西省文明村”“山西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一、“三个注重”,夯实治理“基石”
一是注重组织领导,打造“治理尖兵”。以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为依托,组建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双组长”,村委委员为副组长的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整体推进示范创建活动。二是注重党的建设,建强“战斗堡垒”。持续强化党组织建设,改善办公服务条件,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的头脑,切实推动好“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政治生日等党内生活常态化,坚持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推行“定查评”工作法,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提升村民满意度。三是注重载体推动,树立“党员先锋”。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创建党员先锋岗和结对帮扶群众等活动。
二、“三大支点”,撬动治理“杠杆”
以“一约一队”为支点,定规矩、扬新风。一是修订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在评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以及入伍、入党、享受优惠政策时,以是否遵规守约为评定标准,切实增强约束力,规范村民行为。二是组建宣传队。组建《村规民约》宣传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开展宣传,营造遵规守约良好氛围。以“四员五老”为支点,化矛盾、解疙瘩。推行“四员五老”矛盾调处机制,邀请“四员”(公安联络员、司法调解员、治保员、综治网格员)及“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治安积极分子、有威望的老人),参与调解本村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出村”。以“三零”创建为支点,排隐患、保平安。积极推进“三零”创建工作,形成长效化工作机制,辖区企、事业单位创建成功达到100%。积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真正将矛盾纠纷、信访苗头、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九会联动”,激活治理“细胞”
——村民议事会 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推选出农村事务会商议论小组,对现任村干部决策村内大事之前进行调研论证、在决策之中进行献计献策。
——红白理事会 积极整治农村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发挥村民行为规范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
——道德评议会 积极开展了“幸福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创建评选活动。
——禁毒禁赌协会 依托村规民约宣传队开展宣传4次,确保禁毒禁赌理念家喻户晓,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禁赌禁毒斗争的氛围。
——村务监督委员会 参与村“两委”重大决策和村级财务的审查活动,做到按章办事,行使监督权,使村“两委”工作公开透明。
——文化建设委员会 定期开展经常性村民培训,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进一步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劳动技能。
——环境整治委员会 定期开展整治工作,加大对大街小巷残墙断壁、杂草杂物、乱堆乱放等卫生死角和薄弱环节的整治清理力度。
——农民增收(合作社)联合会 成立了南段农业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帮扶生产模式。
——公共服务委员会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实施各项民生工程,让每个村民都能享受到实惠。
(改革与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
多措并举齐发力 蒲县黎掌之治促黎掌大变
蒲县黑龙关镇黎掌村以“党建引领、思想先导、群众主体、环境创优”为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强引领、激活力、塑精神、增福祉”四方面重点工作,实现了基层组织大作为、产业发展大变样、村风民风大提升、村容村貌大改善。被授予首批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成功入围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先后获得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山西省善治示范村、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一、创新党建模式,强化引领作用
一是通过党性积分“量化管理”手段,把党员的日常表现以量化打分形式表现出来,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考评管理;二是党员设岗定责,制定了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办法,设置了党务村务公开岗、村规民约监督岗等11个岗位,让党员有岗位,有作为。三是引入“党员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中的“领头雁”作用,每个网格中有一名网格长、一名包扶网格长、若干个网格员,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二、夯实产业基础,激活内生动力
按照“调整种植业、壮大养殖业、发展服务业”多源增收思路,大力发展大棚蘑菇、特色养殖等产业。通过不断建设,30座蘑菇大棚拔地而起,年产值可达200万元以上;新发展小杂粮100亩;全村牛存栏达到180头,千头标准化养猪基地建设投产,还有散养土鸡、养蜂等产业;1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网运行,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服务业形成了黎掌木工、黎掌模板工、黎掌护工、黎掌运输司机等四个劳务品牌,解决150人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三、培育文明乡风,塑造黎掌精神
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不断弘扬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一是每年一次的“黎掌好人”表彰大会,选出好婆婆、好儿媳、公道人、热心人等身边好人;二是每季度一期的黎掌道德大讲堂,每期的道德大讲堂都由支部出题、村民作答,传递身边的正能量;三是每月一次的道德银行“十星农户”评选,引导村民向善向上,大大激发了村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每周一集体义务劳动一小时,让村民树立起“村庄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的意识;五是每天一小时红歌播放及政策宣传,组建黎掌正能量微信交流群,宣传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发出了党支部的最强音等。同时,总结提炼并大力弘扬16字的黎掌精神:团结互助、和善友爱、乐于奉献、积极进取。
四、抓牢“三务”工作,提升自治水平
黎掌村始终把落实好村民自治,保社会安定作为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严格民主决策。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和村民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严格按照议事决策程序进行。二是深化“三务”公开。将党的方针政策、村财务支出、村级重大事务、年度工作计划等以村务公开栏、电子屏、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全面及时公开。三是强化民主监督。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事项公开无异议后,将决策事项报镇党委政府审核备案,最后交由村委会组织实施。
(改革与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
曲沃县石桥堡村
加大乡村治理力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曲沃县杨谈乡石桥堡村坚持以红色资源促党建,红色教育助治理,红色精神推振兴,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健全服务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三治”融合。先后被确定为临汾市党员教育基地、临汾市党史教育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获得山西省国防教育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临汾市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省首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是抓党建,强组织。石桥堡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紧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先后配强了村党支部班子、村委会班子,健全了村务监督小组,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核心作用,充分保证了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充分保障了村民行使自治权利。另外,设立农民合作社2个、各类企业(包括个体户)21个。全村31名党员,分布于各个产业,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并为石桥堡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抓自治,立制度。健全并规范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财务开支监督》《民主评议》等制度12项,高标准制成版面固定于村主街道显要位置,方便群众学习掌握、对照执行。在村委会前规范设置有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村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抓法治,促平安。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机制,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石桥堡村治安良好,无涉黑涉恶案件,连续10年未发生过刑事案件,连续5年未发生过群体性事件,无上访,无邪教组织和传销组织,无黄赌毒现象,连续20年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
四是抓德治,重风尚。对村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主街两侧绘有墙画,讲述红色故事,宣扬抗战精神;开展“做红色基因传承人”活动;每年重阳节组织一次孝老爱幼活动,组织村民参加小剧团演出情景剧,组织妇女编排表演广场舞和健身操等。2020年重阳节,评选出“敬老孝亲好媳妇”5名、“和睦家庭好婆婆”5名、“支持发展好长辈”5名、“健康快乐老寿星”4名;形成了崇尚科学、热爱学习,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五是整环境,促民生。石桥堡村先后实施了富民果蔬恒温库工程、西沟风貌整治工程、百米红色文化墙工程、基层文化舞台工程等,在开发建设中,尽量保留旧建筑物,修旧如旧,尽量保持原貌。村内现建有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警务室、综合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兼文艺活动室)、志愿者服务站等。村内水、电、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完善。各街道落实卫生保洁制度,实行垃圾集中收集转运,自然生态得到改善,绿化面积大幅提升。
(改革与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