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件法规 > 区县动态

多措并举强建设
提升服务谋发展 ——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作者:      2022-07-04     浏览:

       关村是关公后裔聚居地,忠义文化传承村,距离襄汾县城13公里,古城镇政府西南1公里处,临夏公路从村东经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全村共有3540亩地,515户220 0口人,62名党员。

image.png

       关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现有污水处理站1个、沥青铺油路面3000米、学校1所、卫生所2个、公共浴室、便民理发店、公共卫生间各1个、金融服务站1个,村里人不出村就能体会到现代设施的便利,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服务家门口。

        2014年以来,关村两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聚民心,以村为荣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八年时间将关村治理成“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山西省最美基层干部”、“三晋英才”等荣誉称号。

       一、补短板、强弱项,促人居环境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关村认真领悟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紧抓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五年行动机遇,争取资金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走在全省前列。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016年,全村开挖铺设污水管网5000余米,大街小巷全覆盖,家家户户都接入。在全县率先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200吨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灌溉农田和树木花草,完成沥青路面铺油16000平米,喷涂路标线3000米。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任务,事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事关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实施农村改厕项目,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示范工程,关村作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农村改厕,采用“通风改良+节水马桶+大三格化粪池”的方式,完成全村改厕,阻止蝇蛆滋生,有利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将粪液集中运往大三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发酵成有机肥用于农田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整村推进清洁取暖“煤改电”工程。2017年关村争取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了电力线路改造,为实施“煤改电”奠定了基础。党支部书记王晋刚亲自与纽恩泰空气能企业董事长洽谈,降低了设备价格,为整村推进“煤改电”创造了条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安装空气能热源泵取暖设备497台,实现了环保温暖过冬,让全村人彻底告别了端煤倒灰、灰头土脸的日子,减少了污染排放和垃圾清运,在全省、全国竖起了新标杆,受到了国家环保部、住建部、财政部表彰。

       二、惠民生、暖民心,抓基础设施建设

       关村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急难处抓起,一条条梳理,一件件解决,全力满足关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农村孩子的教育就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经过多方协调,2018年9月1日,襄汾县第三小学关村分校正式成立,实行集团化办学。有了来自县城的支教老师,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高质量教育。

       关村从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抓起,以“三零”创建工作为切入点,着力化解群众身边因上访、事故和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干净整洁标准一流的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涉农补贴等各项业务,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

       曾几何时,因为家里没有浴室,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情”成了一些村民生活中的“大难题”,这些因为条件受限而“洗浴难”的人不在少数。

       为了让村里的困难群众能免费洗上热水澡,关村两委干部多次研究后,决定将村委会原有的浴室升级改造成公共浴室。2月5号开始设计改造方案,2月18日启动改造,3月5日完成改造。改造升级的公共浴室焕然一新,4台热水器保障了充足的热水供应,5套集成浴霸灯让洗澡不用受冻,4个崭新的花洒一字排开,出水量足。浴室里还配备了浴床、储物柜、防滑垫、拖鞋,为前来洗澡的村民提供了方便。

       3月15日,公共浴室正式投入运行。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弱势困难群众,以及60岁以上家里没有洗浴条件的老年人均可免费洗浴。

       关村公共浴室建设坚持建管并重,不仅要“一时的光鲜”,还要“长效的机制”,浴室聘用了2名监管人员,保障洗浴人员的安全,从事卫生打扫工作,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长期正常使用。

       公共浴室解决了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洗浴难”的窘境,紧邻的便民理发店则为老年人理发提供了便利。理发店每月15号发票,60岁以上的都可以免费理发,村民不仅可以就近理发,还享受到了细致的照顾。关村的公共浴室建设是襄汾县切实改变农村生活面貌、提升村民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三、建平台、搞流转,助乡村振兴发展

       开启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关村争取到“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将实施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建设。建设产业服务平台,包括电子商务、劳务服务、产销对接、扶贫信息等模块;建设民生服务平台,包括惠农政策、便民服务、信贷服务、垃圾清运、户厕管护、我要办事等模块;建设治理服务平台,包括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三务公开、知识普及、民情上报、疫情防控、效能监察、公众监督等模块。

       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关村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日常党建活动及家庭户、人员、房屋都将建立一户一码、一物一码,对所有要素进行数字化编码,建立全村网格化管理系统,设立网格长、网格员,通过APP或小程序实现党员工作留痕,实现群众线上办事,推广“党建+网格化+网格员(全村18个网格员,每个网格员包联30户)工作机制,让群众有困难找网格,有需求找网格,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推进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相结合。对全村3500亩大田实行数字化管理,建立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利用物联网土壤墒情监测,气候监测和病虫害监测实现灾情应急处理,实现无人机科学施肥、施药,减少人力成本,预计每年综合节水约14万方,节电约17万千瓦时,节省肥料100吨。推进数字乡村与土地流转入股相结合,通过智慧农业助力土地精细化管理,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数字机械化耕作及农业生产现代化。该项目实施后,将全村3500亩土地统一平田整地,可平整节余200亩土地,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农民土地入股,集体统一经营,合作社提供机械耕作,村民每亩地保底收入600元;集体经营每亩地种两料,比原来大水漫灌每亩减少水肥机械开支200元,产量增加收入500元,每亩提高收益700元;其中3500亩地可增加集体收入70万元,合作社每年收入70万元,村民比原来增收105万元,实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创收,壮大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增收,变输血为造血,步入可持续发展快车道,助力全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更上一个新台阶!

image.png

       八年奋斗路,砥砺前行中。如今的关村已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伴随着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应用,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关村新画卷正徐徐展现在三晋大地。

 

(襄汾县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