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临汾三农信息 |
|
第 31 期 |
|
(总 1094 期)
|
|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
2023-05-30 |
●临汾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市校合作
●山西省植保植检中心负责人王向阳来临调研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情况
●临汾市畜牧发展中心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监测
●蒲县“政府全程组织+村集体全程主导+新型经营主体全程参与”探索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新模式
临汾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市校合作
5月29日,临汾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市校合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玉林,临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艳萍,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刘继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建办主任郑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睿煜出席活动。
房玉林致欢迎词并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李艳萍介绍临汾市基本情况,郑磊介绍临汾市人才政策,李睿煜从临汾自然地理条件,三大板块特色农业发展,“临汾优选”品牌建设三个方面介绍临汾市农业发展情况。
李艳萍指出,近年来,临汾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引进、技术指导、产业帮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希望通过此次对接交流,双方能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更务实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欢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各位领导老师学生在闲暇之余来临汾走一走、转一转,来一场“寻根·铸魂·悦生活”的美好旅程,实地感受“老家临汾”的独特魅力!
李睿煜表示,自古以来,山西陕西有秦晋之好的典故流传,而今,临汾市农业农村局与一衣带水,水土相连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又有了新的交流。希望双方能从科技助力产业发展、招聘助力人才振兴、“临汾优选”进驻西农大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宽领域拓展,助力西北农林科技双一流大学建设和临汾农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临汾市人才政策和农特产品展示介绍宣传片。市农业农村局与西北农林大学签署引才合作协议和培训合作框架协议。
随后,李艳萍一行与校方领导巡视人才引进、企业招聘及农产品进高校(临汾优选)活动现场,与山西籍学子交流,并见证了校园招聘签约仪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临汾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县(市、区)委副书记、副县长、农业农村局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临汾优选”和28家临汾农产品企业参加活动。
(刘晓康)
山西省植保植检中心负责人王向阳来临
调研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情况
近日,山西省植保植检中心负责人王向阳带队深入我市调研指导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王亚平、市农业生态保护发展中心主任李霞等陪同。
王向阳一行先后深入尧都区贾得乡南孙村、县底镇侯村、侯马市凤城乡南杨村、翼城县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在中卫乡浮图村的示范基地、霍州市冯南垣等地,实地查看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情况和实施效果。观看了曲沃县里村镇安定村植保无人机飞防现场作业。现场听取了各县(市、区)工作汇报。
王向阳对尧都区、曲沃县、侯马市化整为零的典型先进经验;霍州市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抓住小麦病虫防控和灌浆关键期,积极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在省级资金下达前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文件,先行进行财政评审和招投标,并要求通过查看植保无人机后台数据监督实施主体的做法;翼城县政府统筹安排资金,由专业合作联合体统防统治小麦病虫害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他认真细致解答了各县(市、区)在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王向阳要求我市在保质保量完成喷防作业的前提下,严格资金管理,完善手续,确保专款专用,补贴到位,发挥中央救灾和省级资金的作用,为临汾市夏粮丰收做出应有贡献。
(李静)
临汾市畜牧发展中心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监测
为保障我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确保消费者喝上“放心奶”,按照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要求,临汾市畜牧发展中心在全市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监测。
5月24日至5月26日,市畜牧发展中心奶业工作科分别在洪洞县公孙恒茂祥养殖专业合作社、尧都区三农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翼城县长峰农工商实业有限公司、翼城县芸翊畜牧有限公司、翼城县富华养殖有限公司、曲沃县正蓝养殖专业合作社、乡宁县惠民牧业责任有限公司等7家养殖场进行实地检查,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鲜奶进行现场抽样,并现场进行了碱类物质和β-内酰胺酶检测,通过现场检测,所有奶样均检测合格。其余检测项目待奶样送检省检验检测中心后完成。同时,对生鲜乳收购站生产环境以及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检查指导,现场查看场区建设、养殖档案记录、生鲜乳收购站档案记录、挤奶厅管理、从业人员要求等方面,填写了检查意见并要求立行立改。
通过此次专项监测,提升了我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推进了我市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了广大消费者权益。
(张向南)
蒲县“政府全程组织+村集体全程主导+新型经营主体全程参与”探索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新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蒲县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稳粮保供的政治任务,探索创新“政府全程组织+村集体全程主导+新型经营主体全程参与”模式,全力保障今年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落地落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高位推动,政府全程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协调、资金配套、技术服务等工作,确保今年首次承担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压实责任。将1万亩种植任务分解到适宜种植的乡镇,县政府与4个任务乡镇、乡镇与24个任务村委分别签订责任状,切实细化任务、传导压力,督促工作落实。二是从严考核。县政府要求每个乡镇重点打造2个示范片,带动其余任务地块标准生产、高效产出,秋收时将组织对各乡镇示范片和任务村复合种植分别抽样测产、排队,结果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用考核指挥棒倒逼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全程服务。开展“一县一团队、一乡一专家”全程指导,抽调土肥、种子、植保、农机等方面专家人才组成技术服务指导组,围绕种植技术、农机操作、化肥农药使用等进行全程统一指导服务,先后推广品字形播种1100亩、膜下滴灌155亩,为高效有机旱作提供示范。特别是邀请县校合作的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专家教授,开展“专家人才蒲县行”,实地传经验、解难题。四是保险兜底。为有效降低种植风险,主动与平安保险山西分公司对接沟通,开发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收入险,县财政投入79.05万元购买保险,在因灾、因价格波动收入少于1300元时,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最大限度解除各村集体的后顾之忧。
二、规模带动,农村集体全程主导。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村集体统一经营,解决群众担心的影响产量、亩产下降等问题。经营方式上,本着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引导2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协议,集中管理土地,村集体全程统一组织耕种管收,群众可实现租金股金、就地务工“双收益”。资金来源上,在落实上级每亩200元补贴基础上,县财政投入45.6万元贷款贴息,撬动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蒲县农商行贷款1140余万元作为本钱,解决村集体发展复合种植的本钱问题。资金监管上,由村发公司对各村的贷款集中管理、按进度拨付,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跟踪审计,确保资金使用有绩效、更安全。村集体在秋收后返还贷款,富余部分为村集体收入,预计亩均纯收入300元以上,可为2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收入300余万元。
三、多方联动,新型经营主体全程参与。坚持“产前、产中、产后”贯通,积极引导农资销售配送、农机生产服务、农业生产托管等新型经营主体全程参与。全透明优选农资,公开、规范、择优遴选种子、化肥、农药的供货商,以乡镇为单位对接遴选出的6家供货商,有针对性地推介推广一批适宜的玉米大豆品种,确保农资安全。全方位机具配套,组织赴宁夏西吉县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对农机手开展专题培训,掌握机播机收技术要点,全面提升作业水平。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改造、引进16台专用播种农机,每日跟踪,统筹调度,农机数量、耕种质量实现“双保障”。全环节生产托管,通过集中流转土地、集中“耕种管收”,实现复合种植规模化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收获。
截至目前,1万亩玉米大豆播种全部出苗、长势良好。通过“政府全程组织+村集体全程主导+新型经营主体全程参与”,达到“三个三”效果:一是凝聚起政府、村集体、群众“三方合力”;二是实现完成上级“稳粮食、扩油料”政治任务,村集体增收和群众受益,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三个目标”;三是积极探索壮大提质农村集体经济新途径、农业生产托管新方式、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新技术。
(蒲县农业农村局)
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