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临汾三农信息 |
|
第 1 期 |
|
(总 1132 期)
|
|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
2024-01-10 |
●让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用实干践行“千万工程”临汾市设计案例闪耀全省交流培训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临开展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导师回访指导活动
●农业托管助推翼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襄汾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让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用实干践行“千万工程”
临汾市设计案例闪耀全省交流培训会
1月2日至4日,全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交流培训班在太原举办。此次培训旨在贯彻落实全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围绕村庄设计,搭建交流平台,学习借鉴成功案例,扎实推动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张软斌作动员讲话;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郎小兵主持。
培训班上,印迹乡村大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余荣军介绍了全国乡村设计概况和相关政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浙江乡立方乡村发展集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城乡融合院、重庆伍度造设农业集团、同济理想空间(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现代旅游产业研究院、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千村运营有限公司、山西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山西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中联创投集团、山西文旅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浪涛品牌设计有限公司等15个全国知名规划设计团队的设计师、建筑师和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晋城市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书记陈文才等践行“千万工程”典型村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规划设计团队交流的典型案例中,我市由浙江乡立方乡村发展集团与大宁县、吉县合作策划的“大吉520”黄河英雄会,重庆伍度造设农业集团与安泽县、吉县合作开发的飞岭村、太度村农村综改示范项目,山西中联创投集团有限公司与霍州市合作的冯南垣片区以融资为导向项目全过程咨询助推乡村振兴项目、省建设标准设计研院编制的霍州市下王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发展规划等分别在培训班作交流分享,占据了省内典型案例的“半壁江山”。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张软斌要求,推动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开展村庄布局分类,摸清村庄基本情况,搞好村庄规划设计,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用好乡村建设资金,激活城乡要素流动,按年度分步推进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建设,所有村都要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做到干净、整洁、有序。
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李王卫、发展规划与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和我市17个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培训。培训期间,所有学员仔细听、认真记,积极交流互动,感觉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全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交流培训是2024年开年的首次大型活动,通过培训,开阔了视野、转变了理念、打开了思路、鼓舞了干劲,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设计引领乡村建设,以实干践行“千万工程”,推动创意、美学、艺术、哲学、科技等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同行,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于靖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临开展
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导师回访指导活动
1月8日-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张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欧阳韶晖等一行3人在侯马市、曲沃县、翼城县开展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导师回访指导。山西省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齐永红、市县农业农村局有关同志、部分“头雁”项目学员参加回访指导。
导师团一行先后到侯马市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曲沃县中恒农业有限公司、翼城县邦正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回访指导,对学员在生产及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在侯马市和翼城县召开了2次座谈会,就“头雁”学员常态化培训、当地产业发展与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
导师团对“头雁”学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模式、规模、技术模式等亮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设性提出今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导师团建议,一要强化对农机手的培训,“头雁”学员的小麦生产基地部分田块存在播种不规范、播种过深、播量过大的问题,通过推行农机达标作业奠定丰收基础。二要有序推进耕地质量提升,结合土壤养分测定科学开展配方施肥,应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等技术,提升耕地地力,避免次生盐碱发生,促进稳产丰产。三要科学选配品种,小麦播期偏晚容易引发纹枯病暴发,诱发胚芽鞘芽生长,“头雁”学员要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通过调整玉米品种,推行小麦适期播种,促进玉米、小麦双丰收。四要形成种养循环发展的微型闭环,粮食作物的秸秆、籽粒等作为畜禽饲料,畜禽粪便通过发酵制造有机肥或沼液,再反哺种植业,从而提高生产效益,有机促进良性循环。
据悉,此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的“头雁”项目“粮油产业班”,我市共有2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学员通过为期两周的培训,对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也为学员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机会,对学员间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结构优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促使学员通过深入交流,形成常态化的产业发展机制。此次导师团回访指导是根据“头雁”项目教学方案计划,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因地制宜解决“头雁”学员在产业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应用、产业壮大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头雁”产业发展及孵化带动能力,延伸培训成效。
(董凡凡)
农业托管助推翼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翼城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要求,以打造农业生产托管全国标杆为目标,强主体、建机制、提服务、增质效,切实以生产托管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社会化服务联合体。以新翔丰公司牵头成立的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整合农资、农机和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等30余家服务主体成立了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吸收整合农机植保专职作业人员136人,专职服务人员84人,开展产前农资供应、产中耕种防收、产后粮食收储烘干加工服务,实现机械设备完善、技术成果集成、示范展示和推广应用的无缝衔接,为农户提供了“一站式”“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实行“统一调度指挥、统一后台监测、统一定点配药配肥、统一作业标准”的“四统一”管理。2022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翼城县政府投资1000余万元,由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全县19家服务主体,对小麦进行单环节托管,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集中开展促弱转壮三次喷肥作业面积达40余万亩。2023年,新翔丰公司组织开展玉米“一喷多促”单环节托管面积12.5万亩。小麦三次超常量叶面喷肥技术应用,受到山西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该技术也被全国农技中心列为“典型案例”,小麦亩产增加80-100公斤,仅防治托管环节一项全县增加粮食3万余吨。规模化的经营服务还给良法良技搭建了平台,全县水肥一体化设施达到3.2万亩,耕播优化水肥精量绿色高效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万亩,有机旱作粮食生产面积达到15万亩。2023年,唐兴镇小麦田块在实施“耕播优化水肥精量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后,亩产达到825.99公斤,创山西省小麦最高单产。
二是建章立制,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县级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全省第一家农业生产托管标准化体系(包括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生产托管技术服务标准体系、生产托管基础保障标准体系和生产托管岗位标准体系),汇总、制定各类标准达258项; 建起覆盖全县的托管数字化管理平台,80%以上作业农机统一安装GPS跟踪仪,实现对托管合同、服务约定、作业质量、面积数量、验收补贴等“可追溯”“有标准”的信息化精准监管;乡级由乡镇政府牵头,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领导组组长;村级由村党组织牵头,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对托管服务进行验收,切实保障小农户利益。全县村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已覆盖全县146个行政村。
三是另辟蹊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提升农业生产托管、壮大集体经济的牵头主体、组织主体、经营主体,挖掘集体潜力,发挥居间服务最大效用,在村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与群众签订托管合同,对接服务主体,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施精细化管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全县所有集体经济组织居间服务面积达31.2万亩,全县77个村自主托管土地2.8万亩。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7434.15万元,其中托管收入达2179.83万元,较上年增长40%。146个村中30万元以上的村82个,较上年增长21%,农业托管壮大集体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
四是补齐短板,持续夯实农业托管基础。县政府筹措资金424万元,对建设筛选烘干仓储设施、开展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节水设施改造以及土地整理、破除地垄、机耕路整修等地力提升改造、新型农业机械改造提升等进行补助,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托管基础条件。全县已建成并使用的烘干塔6座,日烘干能力达900吨。土地整治面积达到3.7万余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4.79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38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64台,总动力84805千瓦;拥有耕整地机械8905台。
五是精准服务,设立防御农业风险新屏障。为把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翼城县积极引入太平洋保险、人寿财险、人保财险等保险公司,在政策性保险基础上,面向小农户、托管服务主体推出玉米收入险商业保险。2022-2023年,玉米收入保险投保面积4.2万亩,保费241.39万元,两年为托管农户赔付共计340余万元。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翼城县与建行合作开发“农户托管快贷”“三晋托管快贷”两款金融产品,授信各类经营主体137家,授信额度2664万元;县邮储银行发放贷款1956万元;县工行发放种植e贷1772万元。通过金融助力、保险兜底,有力提高了服务组织和群众参与托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压舱石”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托管,保障粮食安全。
(李娜)
2023,襄汾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岁序更新,华章日新。
回首2023,襄汾县农业人,深耕易耨、砥砺前行。坚持县委“1343”工作思路,推进“1050”具体任务,牢守耕地保护、防返贫、安全生产三条底线,围绕稳粮食、强产业、塑品牌、旺乡村四方面,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3年,我们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125.89万亩,粮食总产5.17亿造宜居宜公斤,小麦平均亩产627.96公斤,玉米实测亩产达1030.23公斤,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位居全省前列;实施有小麦有机旱作、玉米绿色增产增效,为粮食稳产高产、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创造了典型经验。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生产条件,22.92万亩“粮田”变“良田”,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坚强保障。秸秆综合利用逐步提高,面源污染治理成果显著,“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强力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在上新台阶,保驾护航农业发展。
2023年,我们坚持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兴旺。立足农业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果、蔬、药齐头并进,年产12.87万吨、32.37万吨、2.4万吨;高素质农民培育693人,生产技能评价率达100%,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积极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位居全市第一。成功举办了“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尧京葡萄丰收节”庆典活动,用沉甸甸的收获、以丰收的喜悦向祖国和人民报喜。
2023年,我们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有效改善。践行“千万工程”,成功推荐古城镇关村申报乡村振兴精品村,为乡村振兴释放出源头活水。在多方努力下,古城镇关村被推荐申报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推荐新城镇丁村成为2023年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围绕“丁陶文化”,立足“一都一城一村”推荐了“丁村遗址(博物馆)——陶寺遗址——尧京酒庄”市级旅游廊道;积极推荐陶寺乡中梁、邓庄镇燕村、大邓乡东张、新城镇蒙亨、古城镇杜村、西贾乡西李、汾城镇孝村、赵康镇牛席等村参评省级美丽依据示范村;在全省率先成立“厕所革命运维服务中心”,购置61辆吸粪车,建造10座贮存式化粪池,先行建设30座农村公厕,提升了广大群众幸福指数。
山河远阔,万事可期。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襄汾的农业工作必将蒸蒸日上,襄汾的农村工作必将繁花似锦!我们“三农”干部,必将乘着政策的“东风”,吹响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集结号,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襄汾县农业农村局)
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