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件法规 > 三农信息

临汾三农信息

第 25 期
(总 1156 期)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2024-06-17

●全省农村改厕现场培训会在临汾市汾西县召开

●临汾智能农机加持颗粒归仓

●襄汾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五抓五保”顺利推进 “三夏”工作

●古县农业农村局全力抓好“三夏”工作

全省农村改厕现场培训会在汾西县召开

近日,全省农村改厕现场培训会在我市汾西县召开。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张软斌出席并讲话,临汾市政府副市长乔飞鸿出席并致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栗俊昌,汾西县委书记王林波,县委副书记、县长霍俊波等出席,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促进处处长张海光主持。

张软斌强调,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抓好农村厕所革命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聚焦改厕中存在的选址不科学、模式不适宜、质量不过关、管护不到位、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扎扎实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

张软斌要求,要切实抓好问题厕所整改,对未整改的问题厕所要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确保整改到位;对新改厕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定指标、不下任务,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合理确定改厕优先序。对符合条件的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优先纳入改厕范围。要建立完善后期管护机制,科学布局维修服务网点,合理配备抽粪车和粪污贮存设施,采取城乡一体运营、合作社(种养大户)运营、村级设立公益岗位等多种形式,解决好改厕户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要落实改厕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使用效益。要创新资金补助方式,积极推广政府定标准、农民自愿按标准改厕、政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户积极主动参与改厕的全过程。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重点抓好资金筹措、标准制定、技术指导、绩效管理等工作,督促和指导乡镇、村具体组织实施,用情用心用力抓好农村“厕所革命”。

乔飞鸿在致辞中介绍了临汾市的有关情况,并对我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主要做法作了简要概括:一是加强领导抓统筹。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村厕所革命,专门成立了农村厕所革命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县、乡、村三级认真履行职责,实行“划片分区、包干负责”责任制,在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竣工验收、运行管护等方面,全过程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加大投入抓保障。按照省、县1:1配套改厕资金的要求,督促各县(市、区)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落实配套资金3.59亿元。三是强化指导抓推进。从市农业农村、住建、卫健、生态环境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围绕“政策解读、模式选择、评估论证”等方面,对全市农村改厕工作进行指导服务。四是因户施策抓长效。针对部分群众因用水成本高、冬季冻管而导致的“建新用旧、新旧同用”问题,一方面,积极推行节水型厕具,减少用水量,降低使用成本;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深埋+保温”方式,防止冬季冻管,有效解决冬季厕所使用问题。五是建立机制抓落实。建立了问题厕所摸排整改“日报告”、新改造厕所任务推进“月调度”、整体工作“季通报”等工作机制,紧盯督办,强化落实。他表示,我市将以这次培训班在汾西县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技术指导,努力推动我市农村改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会议还对巩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果、统筹使用“千万工程”补助资金、在乡村建设中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培训期间,临汾市农业农村局、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分别就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经验作了交流发言。临汾市汾西县详细介绍了政府组织引导、农户全程参与、“631(财政补助60%、农户自筹30%、社会支持10%)”模式筹集资金、资金补助到户、一户一策的经验做法;吕梁市岚县、晋城市沁水县和太原市杏花岭区丈子头村分别介绍了后续管护、厕污共治、群众参与的经验做法。

培训会组织所有参训人员实地观摩了汾西县僧念镇段村统筹推进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永安镇桑原村三格式和粪污集中处理式改厕模式、太阳山村污水联户处理模式现场等;组织部分企业展示了化粪池、厕具等改厕产品;还邀请省三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军就改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展了技术培训。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促进处负责人,各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和业务科长,80个改厕重点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于靖华 樊颖晶)

临汾智能农机加持颗粒归仓

临汾市各县小麦陆续开镰,面对三夏大忙,临汾市农机化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机化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特别是一系列智能化农机装备的投入使用,助力“三夏”农机化生产跑出了“加速度”。

在翼城县的麦田里,一台搭载了北斗卫星系统的无人驾驶智能收割机正在作业,通过这个系统,农机在田里收割时可以自动监测小麦的高度、留茬高度、收割地块情况等信息,并能实时监控作业质量,随时调整作业速度。这样不仅收割效率高,而且可以确保小麦精准收获,能够明显提升机收减损效果。

自2022年以来,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先后投入345.27万元在洪洞、翼城、襄汾、曲沃、乡宁5个县开展了农机化新型经营主体提档升级试点建设,通过改造现有农机装备、引进适合本区域作业的智能农机装备,逐步建立集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集约化于一体的智慧农机作业服务体系,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智能控制和精准作业,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促进增产增收。

目前,临汾市已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综合管理平台5个,引进厘米级差分基站4套,高精度航测无人机5架、卫星平地装备5台、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及系统7套,精准播种及精准施肥装置5台(套)、精准植保无人机2架,精准灌溉控制装置及系统1套,建设农机、农艺新技术试验示范田900亩,试点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服务产业化、装备智能化、种植精准化、管理科学化。

截至6月11日,临汾市小麦已收获面积210.7054万亩,其中机收面积210.7054万亩,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24845台,夏玉米播种79.4679万亩,其中机播79.4679万亩。

(刘婷婷)

襄汾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五抓五保”顺利推进“三夏”工作

今年襄汾县夏收面积68.3万亩,预计夏播面积48.5万亩,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农业生产中的主力作用,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夏播种足种满,夏管精准到田,粮食减损增产,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五抓五保”推进“三夏”工作。

一是抓未雨绸缪,保应急抢收。先后印发了《2024年襄汾县“三夏”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文件、《2024年襄汾县“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文件和《襄汾县“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全县成立了2024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专班,储备了2个由全县60名优秀机手组成的县级应急救援服务队,为夏收应急做好准备工作。

二是抓源头服务,保机具协调。分别在赵康镇北柴高速路口、南辛店乡襄汾高速口、大运路沙女加油站和大运路丁陶物流园门口设立了4个跨区作业接待站,公布了县农机中心“三夏”生产24小时值班电话,以便及时服务外援我县机车。

三是抓物资供应,保机具运转。全县中石化和中石油加油站实行优惠加油政策,在国家规定到位价基础上,办卡机手可以享受柴油优惠最高1元/升。 同时通过微信群、抖音、快手等渠道公布了全县的维修网点及联系电话,分别在邓庄、西贾和新城设立了4个流动服务网点,全力保障机具快速运转,不误农时。

四是抓宣传培训,保收获质量。大力开展农机安全作业和机收减损技术宣传培训。从去年9月份至今,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年检、安全检查等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了线上线下的粮食机收减损宣传培训活动,累计面对面线下培训1000余人,线上培训6000余人。

五是抓信息速递,保及时收获。成立了襄汾县“三夏”服务保障微信群,乡镇管理员群,农机交流群和农机培训群,每天在群里及时发布天气预报,保障全县及时收获成熟小麦。

截至6月3日,全县已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858台,小麦收获面积8万亩,机收面积8万亩,机收率达到99%以上。

 (于满亲)

古县农业农村局全力抓好“三夏”工作

为全力全力抓好“三夏”工作,扛牢粮食生产安全重任,古县农业农村局早动员、早准备、早部署,以“四项举措”确保全县小麦颗粒归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了《古县2024年三夏工作意见》和《古县2024年三夏小麦机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实行挂图作战,把各乡镇地亩面积、机械数量、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及其联系方式和党员应急小分队均在图上标注,做到机收作业一图统揽。农机中心党支部划片分乡,组建3个机收作业微信群和3个党员应急小分队,所属乡镇的收割机手实现一网统管、机动调配。组织农机党员技术骨干成立2个党员服务队,积极与机手对接联系,确保小麦成熟一块、抢收一块,播种一块。

开展机械检修。组织全县4个农机维修网点、50个农机合作社,深入开展机械检修服务,全方位做好机械作业保障,截至目前,已检修调试小麦联合收割机20余台、拖拉机30台、打捆机3台、秸秆还田机40台。组织农机安全技术人员深入到乡镇集市、农机合作社、农机集中存放点,开展送检下乡、送检进社,对投入“三夏”作业的机械进行集中审验。同时还对全县粮食烘干设备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要求各烘干站点调试好机械。

强化机械调度。设立服务热线和3个跨区机收作业服务站,利用农机作业服务直通车、微信群、电话等,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作业信息,引导作业机械有序流动。同时与邻县市密切联系,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由专人负责,积极为农机手排忧解难。对符合跨区作业条件的组织和个人优先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20份。

开展宣传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和“一喷三防”、机收减损技术等技术,开展技术培训10余场,针对农机手进行作业培训,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为小麦颗粒归仓奠定基础。

(郭建菊  李红莲)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