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件法规 > 三农信息

临汾三农信息

第 41 期
(总 1172 期)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2024-10-08

●张伟勤在临汾进行调研指导

●我市农民乒乓球参赛队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省首届“丰收杯”农民乒乓球比赛中展露风采 成绩出众

●颗粒归仓粮囤圆 又是一年好“丰”景——古县农业农村工作成果综述

●洪洞县举办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部级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展示及集成技术效果观摩会

●汾西县对竹镇:“三力并发”打造“帮扶小院”

张伟勤在临汾进行调研指导

9月25-26日,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伟勤、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杨光辉等在乡宁县进行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场检查,并对吉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临汾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王亚平等一同调研。

张伟勤一行首先在山西戎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汇报、一二三产现场检查等环节,了解该企业的地理环境、历史底蕴、酿酒文化、生产能力、景区建设等情况。张伟勤对我市山西戎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山西戎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省第一批申报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企业,希望山西戎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结合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持续推动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突出绿色食品特色,创新产品和思路,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不断拓展产业功能,提高企业效益,使山西戎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行业标杆。

随后,张伟勤一行在吉县调研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情况,副县长尚立春作专题汇报,调研组一行人通过实地调研、随机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项目建设进行了认真调研。张伟勤充分肯定了吉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情况,他指出,要加强投入品风险点控制,加强基地管理,充分发挥吉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对吉县苹果品牌提升作用。

下一步,临汾市将借助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吉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契机,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建设、宣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认证绿色食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延长绿色食品产业链条,培育绿色食品新业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赵王峰)

我市农民乒乓球参赛队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山西省首届“丰收杯”农民乒乓球比赛中

展露风采  成绩出众

9月27日至28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省首届“丰收杯”农民乒乓球比赛在娄烦县文体活动中心举行。此次比赛由省体育局、省农业农村厅、省体育总会主办,省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省乒乓球协会、省农民体育协会等多家单位承办,旨在庆祝农民丰收,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此次比赛分为新时代农民组和新时代村书记(村长)组,设置了混合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等项目,汇聚我省7个市的11支队伍90余位农民乒乓球爱好者,共同参与这场充满乡村活力的体育盛宴。

在此次比赛中,我市共派出10名来自翼城、侯马、乡宁等县(市、区)的教练员、运动员,由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于靖华带队参赛。赛场上,选手们全神贯注,发球、接球、扣杀,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展现出了高超的球技。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不时为选手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喝彩。通过激烈角逐,我市获得“混合团体”第四名、“新时代村书记(村长)组男子单打”第三名、“新时代农民组女子单打”第五名和“优秀组织奖”等荣誉,成绩出众。

此次农民乒乓球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次农民朋友交流互动、分享丰收喜悦的盛会,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为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樊颖晶)


颗粒归仓粮囤圆   又是一年好“丰”景

——古县农业农村工作成果综述

近年来,古县围绕“让乡亲们过好光景”任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坚强有力,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全县上下共同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古县被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4年被授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布局“三业三区”  让农业高质高效

古县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抓手,通过构建“核桃+中药材+中蜂”有机旱作、立体间作复合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北部冷凉蔬菜、中部设施农业、南部露地瓜果产业“三业三区”地域发展总体布局,大力培育以核桃、中药材、中蜂为主,旱作杂粮、设施果蔬、天然山珍为辅以及椴木木耳、豆角、辣椒、西红柿等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

核桃全链融合。古县种植核桃的历史悠久,是国务院确立的“高产优质高效核桃示范基地县”和“干果经济林之乡”,2010 年古县核桃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县共种植核桃230万株,年产量6000余吨,总产值1.15亿元。境内树龄100年以上古树3万余株,其中核桃树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抓管理、提质增效,抓加工、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核桃产业化步伐。在全县建设13个标准化示范园区,形成了新树区、中龄树区、老龄树区梯度发展的新格局。投资3500余万元成立古树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成立博士工作站,成功研发3大类39种产品,建成核桃油、粉,烘烤类核桃仁,仿鲜类核桃仁,中华蜂蜜产品四条生产线,年可加工核桃仁500吨,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古岳古树”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被评为“有机旱作·晋品”,远销海内外。

中药材异军突起。古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有200余种,野生连翘达到30余万亩。当前人工抚育连翘7万余亩,种植以柴胡、黄芩、远志等为主的道地中药材5万亩,其中以北柴胡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总含量远超国家标准,是山西面积较大的北柴胡种植基地。2023年全县北柴胡产值1.7亿元,带动6000余户亩均年增收3500元。全县建设了5个千亩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旧县镇已成为市级储备中药材特色专业镇。古县作为优质连翘产地和集散地,年交易量约占全国市场的四分之一,总产值达2.4亿元。

中蜂蓬勃兴旺。古县境内蜜源丰富,可容纳蜂群4万箱。近年来,古县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开展野生中蜂资源保护和“成熟蜂蜜”认证工作,研发了智能蜂箱管理技术。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全县建成17个中蜂养殖基地,发展中蜂6000余箱,蜂蜜产能达到100余吨,产值达到1000 余万元,带动了352户农户发展中蜂养殖。

2024年,古县完成粮食播种25.6万亩,稳定发展蔬菜1.3万亩,建成有机旱作杂粮种植基地3.6万亩,连翘酸枣育苗基地2个,智慧农业基地达到8个,猪牛羊出栏率年均增长10%以上。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更加安全放心,现代农业逐渐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学用“千万工程”  让农村宜居宜业

古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社会资源,集中资金、完善政策加快提升乡村基础服务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用电、网络、物流、交通保障持续提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群众自主发展种养庭院小产业,拓宽稳定创收增收渠道;以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整治“三大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五清一改”为重点,推进乡村面貌换新颜展新貌谱新篇。乡村环卫、道路、饮水等重点设施全部专人负责、专项管护,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2024年古县重点打造了“千万工程”三合农林文旅康融合示范带,在牡丹景区旅游公路沿线六村布局人才培训、亲水休闲、特色产业、研学教育、露营体验、特色民宿等业态,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融合。将全县村庄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进行分类,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格局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不断升级乡村颜值气质。深度实施一大批农村惠民工程。全面推进财政资金“以工代赈”项目,用活用好衔接资金支持农村小型公益事业,有力支撑乡村公用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巩固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民生事业。

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的同时,古县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深化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网格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发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完善出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强化平安乡村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净化农村社会风气。

倾力关爱托举  让农民富裕富足

古县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折不扣落实“省30条”增收措施,紧盯产业发展,持续推广“核桃+”特优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投放小额信贷、加大外出务工政策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拓宽脱贫群众增收路径,助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2024年承接各级衔接资金7925.87万元,安排实施重点项目78项,全部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全县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不断壮大。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形成煤矿经济型、产业发展型、土地盘活型、资产租赁型、旅游推动型、红色教育型等多种集体经济模式,打造了镇村发展新样板,各项特色产业正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以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稳健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能力不断增强,联农带农机制逐步完善成熟,群众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9032元。

为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古县创新发展了一批五村联建设施农业、十四村联建农机项目、多村融合乡村旅游、两区商贸农贸服务等利民惠民产业项目,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古县还通过“春风行动”“零工市场”“雨露计划”等载体,服务群众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赵黎阳)

洪洞县举办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部级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展示

及集成技术效果观摩会

为扎实推进部级基地建设,加强交流与学习,助力全县玉米产能提升,9月27日,洪洞县农业农村局在广胜寺镇封里村举办洪洞县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部级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展示及集成技术效果观摩会,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乔强主持,县乡村农技人员及基地示范户200余人参加。

乔强强调,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要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在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田,变基地产量为“大田产量”,推广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探索示范田和技术同步进村,为我县粮食生产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洪洞力量。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党建友就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范连生带领与会人员进行了现场观摩。

据了解,洪洞县科技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试验示范基地位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封里村,由洪洞县茂菁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建。基地建设“玉米小麦绿色高效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示范田550亩,设550亩滴灌,其中设玉米小麦品种及播种模式示范田100亩,全覆盖示范小麦玉米两项集成技术(12项主推技术),培育带动65个示范户,先行先试,推广应用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通过项目实施,推进玉米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提升玉米产能,使玉米亩种植密度在当前基础上再稳步提高500株左右,玉米单产提升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应用辐射5000亩以上,玉米产量普遍提高5%以上;推进小麦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5%以上,辐射带动小麦单产提升综合技术应用5000亩以上。

(郝翠平)

汾西县对竹镇:“三力并发”打造“帮扶小院”

今年以来,汾西县对竹镇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作为镇域各项工作的首要目标,通过项目引进增活力、机制创新聚合力、企业支撑强动力,着力打造香菇种植特色“帮扶小院”,不断夯实群众增收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项目引进增活力。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动力,对竹镇按照《关于印发汾西县支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要求,结合镇域实际,引进返乡创业青年王贵虎投资的山西众拓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动员群众利用自家户院,在公司引领下积极发展香菇种植,用小香菇架起群众增收桥。截至目前,已在全镇10个村委共扶持发展香菇种植小院10户10棚,其中1户为监测户、9户为脱贫户,每户在庭院或房前屋后搭建90㎡标准化大棚一座,上架菌棒2500棒,使香菇种植成为“帮扶小院”的一道产业亮景。

机制创新聚合力。为解决农户投资香菇大棚压力,对竹镇充分聚集省、市、县三级帮扶单位和镇村两级干部力量,创新推出“541”建棚机制,即农户院的大棚搭建成本投入由镇政府、帮扶单位、农户按照5:4:1的占比进行出资,以投资2万元的9m*10m的常规大棚为例,农户仅需投资2000元左右就能建棚,农户连续种植香菇三年后,大棚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农户建棚出资难的问题在多元合力推动下妥善解决。同时,对竹镇把帮扶工作责任到人、细化到事,在农户院落改造一间住房建设“帮扶工作室”,每周定期上门服务,及时回应农户需求。按照当前市场行情估算,农户种植一棚夏菇可收入5000元左右,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增收。

企业支撑强动力。为切实解决小院香菇种植、销售后顾之忧,对竹镇创新发展“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山西众拓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与农户携手,实行统一建棚、统一上棒、统一指导、统一销售“四统一机制”,及时解决农户在香菇种—产—销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农户顺利对接市场、实现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强动力和保障。目前,对竹镇先期打造的10户香菇“帮扶小院”已全部顺利完成第三批成熟菌菇的采摘、分拣工作,共收获18000余斤鲜菇,晾晒2000余斤干菇,价值约8万余元。

9月6日,对竹镇举行了“一队一院”香菇集中销售启动仪式,还将举办“一队一院”总结表彰大会,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一队一院”庭院经济的热情。下一步,对竹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一队一院”工作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村民把庭院利用起来,发展种养殖,并尝试暖棚冬菇种植,拓宽增收渠道,把群众的小庭院变成增收致富的新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武洋洋  申爱琴)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