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临汾三农信息 |
|
第 3 期 |
|
(总 1190 期)
|
|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
2025-01-14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到翼城县开展2025年小麦苗情考察活动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召开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动员部署会
●年货进京 实力上榜——“临汾优选”惊艳亮相北京地铁1号线
●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多措并举 促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永和县打造“健康小屋”探索破解居民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到翼城县开展2025年小麦苗情考察活动
1月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到翼城县开展2025年小麦越冬期苗情考察活动。翼城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长张红玉陪同。
专家指导组一行先后到山西瑞德丰种业有限公司、山西邦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唐兴镇封壁村全产业链托管示范基地,考察耕播优化水肥精量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运用,冬小麦田间管理、水肥一体化使用、智能设施运行,小麦生产基地等情况。每到一处,专家指导组都认真考察麦田苗情、墒情、病虫害发生情况,详细询问了小麦种植品种、播期、播量、灌溉等有关情况,交流当前冬小麦苗情长势、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对当前麦田提出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当前翼城县冬小麦播种质量、出苗情况总体好于往年,播种面积均较上年增加,长势总体正常偏好。下一步,翼城县将按照考察组指导意见,因天气、苗情、墒情等变化情况,制定发布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及时提供合理化农事建议,指导种植户适时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防灾减灾等各项管理措施,全力夯实小麦丰收基础。
(李瑞)
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召开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动员部署会
1月8日,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召开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动员部署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栗俊昌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党组成员、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建明主持会议。副局长赵景华宣读《中共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部署要求,安排部署纪律作风集中整顿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局上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工作纪律、更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纪律作风保证。
栗俊昌指出,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是加强队伍建设、提振干部士气的重要举措,是践行服务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迫切需要。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刻认识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和规矩意识,用真诚和奉献促进农业农村领域的和谐稳定,用智慧和汗水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栗俊昌强调,一要聚焦重点,抓好落实。《中共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集中整顿的总体要求、范围及时间安排、方法步骤,要按照方案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集中整顿走深走实。二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局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不断把纪律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分管领导、协管领导要抓好分管领域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各行政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要扎实做好各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三要统筹推进,力求实效。要把集中整顿活动同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着力谋划好今年重点工作,确保今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实现首季“开门红”,切实用活动促进工作,用坚定不移、昂扬上进的工作作风及工作实绩检验活动成果。
局机关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体公务员,局属各单位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王甲 黄柯清)
年货进京 实力上榜
——“临汾优选”惊艳亮相北京地铁1号线
为全面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全链条提档升级,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建设完善农业品牌标准体系,塑强一批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北京地铁1号线全面启动以“年货进京”为主题的跨年品牌巡展征选活动。“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凭借其优越的产地优势,独特的产品地域特色和过硬的产品品质,实力入围本次年货进京上榜品牌,届时北京地铁1号线将在春节档全面宣推“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彰显国货品牌声量。
年货进京 荣耀展播
“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是2020年市委、市政府主动“破题”新冠疫情不利影响,在全省率先建设以“品香·溯源·悦生活”为主题的集农文旅为一体的市级区域公用品牌。自发布以来,已评选授权四季,2024年9月,第四季“临汾优选”授权37家农产品和4家文旅产品企业,涵盖果品、菜品、药(药茶)品、粮品、酿品、肉品、文创产品等七个品类,始终按照打通“临汾优选+智慧农业”中间环节,培育“龙头企业+中央厨房+终端配送”全产业链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宣传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彰显品牌力量,成为我市优质农文旅产品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4年是“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奋进勃发的一年,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统一准入标准。制订出台《“临汾优选”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修订完善《“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统一包装提档升级。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开展产品包装升级。开展“临汾优选”知识产权保护,完成包装设计和品牌标识作品登记保护。统一宣传推介。从线上到线下,从省内到省外,多角度深层次开展品牌宣传。“临汾优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影响力。2024年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网采取千分制对全国915个区域公用品牌评比中,“临汾优选”取得906.62分的高分,位列百强榜第43名,在山西省排名第一,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卓越力量。
强强联袂 共谱新章
此次“临汾优选”授权企业8款特优农文旅产品强势登陆北京地铁1号线进行为期1个月的荣誉展播。品牌海报隆重亮相北京地铁1号线,穿越长安街,开启了“临汾优选”品牌发展新征程。借助春运潮北京地铁高人流、高聚集、高曝光的得天独厚优势,不断拓宽“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一线城市消费市场,持续提升“临汾优选”知名度和影响力。
(张静允)
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多措并举 促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近年来,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安排部署,牢牢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多措并举,多元并进,全源头、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推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一、全源头夯实单产提升基础,在土地改造上“求效”
一是农田宜机化改造。近年来,分别在永和、乡宁、安泽、古县、洪洞等地开展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泥沙流失率减少了5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改造后的地块,耕地质量提升、农业集约增效,亩产提高20%以上。二是推广深翻技术。2024年以来,根据当地条件和生产特点,认真分析深翻技术特点,通过建立示范点、争取补贴、强化培训、宣传带动等方式,大力推广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在平川区一年两作有条件的地块采用深翻整地一体机作业,在东西两山冬闲田采取秋翻或春翻作业,且保证深度在25厘米以上,打造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示范基地,切实加强了深翻技术应用范围和普及效能。
二、全方位把握单产提升重点,在优化种植上“提效”
一是提升机播质量。积极引进各种先进播种机并开展相关试验,引进了“品”字形播种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机、指夹式播种机、气力式播种机、分层施肥播种机、铺膜播种机等,开展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建立玉米播种机械化技术实验示范区2个。同时,积极鼓励,组织研发,引导临汾市全国农机“土专家”王小虎研发制造了小麦宽窄行施肥播种机、小麦宽播幅旋耕播种机、小麦沟播播种机、玉米防缠草播种机、大豆玉米免耕播种机等五种机型,实现了旋耕、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一体化作业。在曲沃县史村、襄汾县西贾村分别采用勺轮式、气吸式、指夹式播种机开展玉米播种试验,通过对不同播种机播种玉米效果开展跟踪对比监测,为高性能播种机推广使用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探索种植模式。连续三年分别在一年一作和一年两作地块进行了4000株、5000株、6000株三种模式的种植,开展玉米密植试验项目,达到了理论预期的效果。通过试验田的测试,在施肥水平高、土壤肥力好、墒情适宜、灌溉条件、生产条件好的情况下,密植模式有较大优势,可获得高产量,其中5000株种植模式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同时形成了机械耕地→机械匀撒基肥→机械整地→精量播种机播种→田间管理(高效植保)→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技术模式,总结掌握了以耐密品种、合理密植为核心,配套精量播种、化学调控、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
三、全链条抓住单产提升关键,在精细管理上“求效”
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需求,建设了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灌溉技术装备应用试验示范基地2个,试验、示范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应用效果。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提升了水资源和化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节药、省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二是推广无人植保技术。通过开展无人植保飞防项目,建立了无人机植保飞防试验示范区,开展了不同型号无人装备对比试验、技术验证、无人机与传统机具的对比试验、生产作业成本和经济效益测算、示范推广演示培训等工作,总结出适合本地小麦、玉米无人植保技术模式,制定了无人机植保飞防作业技术规范。目前,全市无人机植保装备达到531台,累计推广面积规模达到422.73万亩,且年增长率达到50%。经多点对比测定,平均亩均增收节支132.2元,总经济效益达到55884万元。
四、全环节强化单产提升支撑,在做足保障上“增效”
近年来,临汾市农机部门牢固树立减损意识,严把机收减损、产后烘干等重点环节,做好保障支撑。一是推广减损技术。在“三夏”“三秋”等农业生产重要时节,全力做好机收减损工作,常态化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宣传、大培训等活动,让机收减损意识深入人心,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视频、微信等传播渠道,开展机收减损知识宣传、效果宣传、典型宣传,增强农机手减损意识。积极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印发了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制发了机收减损手册、小视频等培训材料,采取“线上+线下”和“实操+理论”相结合的模式,将机收减损政策和技术融入项目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中,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培训20余次。同时,组织农机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将作业标准宣贯到户、到人,不断提升广大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创新比武模式,11个小麦主产县及17个玉米主产县采取统一标准、自定时间、自选地块、分段作业、分段测量的形式分别开展了机收减损比武活动,实现机收减损比武全面覆盖,进一步引导了广大农机手精细操作、提升技能、降低损失,营造出良好的机收减损氛围。经监测,“三夏”期间,全市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三秋”期间,全市玉米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8%以下,均低于全省控制线,确保了粮食稳产增产。二是推广烘干技术。2023年小麦、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6.46%、86.21%。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循环式烘干机98台,总吨位8170吨,产地烘干能力达到40.75%,年实际烘干量93422吨。针对存在缺口的情况,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坚持合理、实用、效能原则,以绿色环保和智能化、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考虑现有粮食烘干中心(点),以县域为单位编制粮食烘干能力配置专项规划,科学确定烘干辐射半径,合理布局,高起点建设和改造烘干中心,实现烘干处理自动控制、精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显著提升粮食烘干设施节能水平。一方面通过项目资金支持,2024年在襄汾县建设了烘干示范中心,在曲沃县和大宁县分别建立了烘干示范点,带动提升了全市烘干能力。另一方面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广泛吸收各类种粮主体参与,通过独资、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新建、改扩建一批粮食烘干中心。同时,全面提升烘干设施节能环保和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将粮食烘干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做到了烘干中心操作人员培训全覆盖。在粮食烘干时节,组织农机专家开展巡回服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确保烘干中心运行顺畅。
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通过紧紧把握土地这个根本,抓住农机推广这个关键,运用好技术和项目支撑,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推动粮食单产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技术集成和创新,推动地力提升、精准播种、机收减损、产后烘干、农机推广等工作,促进单产稳定可持续提升。同时,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确保粮食安全和生产稳定。
(王荣荣)
永和县打造“健康小屋”
探索破解居民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4年以来,永和县立足县情实际,针对乡村居民自我健康教育主动性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持续推广“健康小屋”建设,切实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探索破解居民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健康永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打造“永和特色”健康品牌。抢抓国家卫健委“健康小屋”建设试点契机,先期选择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坡头乡索驼村、乾坤湾乡阁底村建设“健康小屋”2个,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例如,坡头乡索驼村一村民在“健康小屋”利用智能心电设备进行健康体检时,心电检查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改变,村委及时将该村民转诊至医院就诊,确诊为冠心病并进行冠脉介入处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健康小屋”的防病治病事迹得到乡村居民的广泛赞誉和认可。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统筹县域卫生健康资源,系统谋划、全面推广,全县6个乡镇累计建成“健康小屋”36个。“健康小屋”配备有身高体重计、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机等基础医疗设备以及健康图书等健康教育用品,不仅能够满足乡村居民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监测,而且提供血压、血糖等重要指标检测及膳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健康指导需求,全年累计服务所辖居民6800余人次,逐步成为守护乡村居民健康生活的坚强堡垒。
二是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形成“中心村+示范村”格局。坚持实事求是,根据乡村区域自然条件、资金条件、人口因素等实际情况,以芝河镇朝阳社区、芝河镇霍家沟村、桑壁镇前龙石腰村、坡头乡索驼村、望海寺乡郑家垣村、望海寺乡白家腰村、乾坤湾乡西后峪村、乾坤湾乡东征村、乾坤湾乡阁底村、楼山乡南楼村等10个村为中心进行“健康小屋”规范化建设,建立中心村与示范村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医疗设备的调配借用、医护人员的交流轮岗、健康档案的互通互认等,并定期组织中心村医护人员前往指导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健康小屋”和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形成以点带面、重点推进、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乡村卫生健康资源进一步拓展,健康服务、健康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三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推动健康小屋规范有效运行。坚持以团队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完善为基石,以“五有标准”为核心,全力推动健康小屋规范运行:组建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乡党委政府负责场所配置、人员保障等方面工作,卫健局负责医疗业务指导、医务力量调配等工作,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健康理念落到实处。组建一支专业的指导团队,线上指导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依托终端实行网上诊疗,提供就医诊断建议指导;线下指导采取“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模式,共同指导健康检测工作有序开展。组建一支务实的运行团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健康教育,驻村帮扶干部负责健康服务,卫生院包村人员、家庭签约医生和村医负责健康监测、提供就诊建议或治疗方案,村医负责健康管理。根据健康小屋实际运行状况,逐步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区域联动机制等四项机制,落实有固定特色场所、有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有健康教育宣传平台、有全链条服务团队、有规范运行管理制度等“五有标准”,确保“健康小屋”规范有效运行,更好发挥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基础作用。下一步,永和县将进一步加快“健康小屋”建设和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健康小屋”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检测,打造近距离、易获取、高质量的家门口健康服务平台,让健康生活触手可及。
(段小刚 呼志鑫)
主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21
承办:临汾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